几十年来,许多黄金爱好者对白银嗤之以鼻,下意识地认为它不是货币金属,因此他们的观点可能过于偏颇。 事实上,银和金一样,具有价值储存的属性。但这个属性并不是决定金银价值的唯一因素,还必须考虑它们的存活数量。比如在古代,如果社会上流通的白银量是黄金的两倍,那么黄金的价值就会是白银的两倍。黄金开采的人工成本是白银的十倍也没关系,因为它的价值主要是基于市场的供求关系。 如果供求关系决定了白银的未来价值,那么就必须考虑其工业需求。目前已有大量白银投入工业生产,绝不会在市场上流通。从2000年开始,工业生产用银量达到115亿盎司,然后从工业生产中回收的银只有35亿盎司,剩下的80亿盎司可能永远回收不了。 2000年至2020年的白银总需求约为200亿盎司。因此,200亿盎司白银中的80亿盎司将不再流入市场,相当于白银供应量减少40%。相比之下,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工业需求而导致的黄金减产仅为7%-8%。 分析师杰夫克拉克(Jeff Clark)早些时候指出,随着各国政府加大刺激经济的力度,货币贬值逐渐成为共识,货币体系不稳定甚至崩溃的说法并不少见。供应有限的白银可能再次成为货币后盾,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当时在高投资需求下,难以增加的供给可能导致银价进一步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