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大商所总经理Xi智勇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大豆产业国际高峰论坛暨后疫情时代产业金融新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他说,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大豆产业正面临重大变革。大商所将积极应对和发展新形势,继续深化与黑龙江省及相关方面的合作,继续推进产融结合,不断提高服务大豆产业优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帮助黑龙江打造国家粮食安全砥石。 期货日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突发的肺炎疫情给我国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带来了冲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更为剧烈。大商院在服务大豆上下游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1-8月,大商所参与大豆期货品种的企业客户数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9%,成交量同比增长41%,持仓同比增长58%。目前国内70%的豆粕和50%的豆油现货交易采用大商所的期货价格进行基价;参与大商业市场的油脂企业的大豆粉碎能力占全国的90%以上。 Xi智勇表示,长期以来,大商院完成了最初的意图和使命,始终坚持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的战略,紧紧围绕服务大豆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拓展品种工具体系,不断提高市场运作质量。一是加快大豆品种和工具创新,构建相对完整的衍生产品体系。第二,不断完善合同规章制度,提高市场运作效率。近年来,大商所结合国内大豆贸易流量和消费结构的实际发展,优化了黄大豆一号合同的交割质量标准,调整了基准交割地点至哈尔滨,并先后在吉林和内蒙古设立交割仓库,实现了交割区对国内主要大豆产区的全覆盖,更方便了产区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交易所对豆油期货品种实行动态溢价制度,创造性地解决了华南交割仓库的溢价推广问题。第三,降低企业参与成本,帮助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第四,创新市场服务模式,大胆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2015年,大商会整合工商金融资源,启动保险期货服务三农试点,通过市场化手段帮助农民和涉农企业稳定收入。截至目前,保险期货试点已连续五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服务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016-2019年,DCC支持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和工业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大豆、玉米、鸡蛋等品种保险期货项目227个,覆盖面积1763万亩,为全国23个省近70万农民提供保收增收服务。其中,黑龙江开展项目最多,共63个项目,占28%,覆盖种植面积531万亩,库存148万吨,实现索赔3.11亿元,为黑龙江粮食安全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