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山东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李百东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小麦产业创新发展,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能力,山东省发布了《关于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以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突破为主攻方向。围绕小麦整个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研究,推动小麦从高产优先向质与量并重、提质增效转变。 常年小麦产量排名前三的山东省出台的小麦新政传递了什么信号?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小麦遗传育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曹表示:这显示了山东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高产优质是一对矛盾?这种观点需要纠正 今年山东夏粮又丰收了,总产量和产量都创历史新高。省发改委副主任梁此前透露了一组数据:全省夏粮总产量为513.84亿斤,比上年增长3.18亿斤,增长0.6%;单产435.23公斤/亩,比上年增长9.97公斤/亩,增长2.3%。 追求高产是粮食生产永恒的主题。山东夏粮双增的背后,是省里把科技的翅膀伸向农业的努力。《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全省加大了良种繁育和关键增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关键增产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在粮食生产领域,高产不是优质,优质不是高产似乎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认为,过去高产优质是一对矛盾,现在这种观点需要纠正。虽然高产优质难以兼得,但通过科技进步,我们实现了高产优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人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好。曹认为,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科学家有能力、有信心推动粮食从高产优先向数量与质量并重、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转变。这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赵振东的观点是一致的。他认为,我们的饭碗不仅要放满自己的食物,还要放上优质的中餐。 《若干措施》还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小麦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以促进小麦生产向质与量并重、提高质量、增加效率的转变。比如,连续三年,每年在全省推广应用500万亩以上的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给育种团队补助100万元。措施和实施非常务实,农业科学家的机会来了 《若干措施》指出,到2025年,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将达到3000万亩,其中强筋小麦1200万亩,成为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最大优势产区。 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小麦科学研究,开发培育10多个强筋、中强筋、绿色健康、特色营养的突破性新品种(系)系列。突破小麦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生物育种关键技术,开发绿色优质高效投入生产技术、快速育性改良技术、小麦生产管理智能化新设备。突破小麦深加工、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谷朊粉、蛋白肽、膳食纤维、赤藓糖醇等系列高端产品。 此外,【0x9A8B】也算出了进度,三年建成山东小麦科技创新中心,争创国家中心。用2年时间完成山东省优质强筋、中强筋、绿色健康、特色营养小麦等一系列地方标准的编制(修订),加快相关快速检测设备的研发。 山东小麦新政很务实。——虽然只有2119字,但12项具体措施紧跟具体实施部门,保证了一个脚踏实地的实施。 【0x9A8B】提出开发培育10多个突破性新品种(系)的措施。山东省科技厅、省农业和农村厅、省发改委是这些新品种落地的责任部门。《若干措施》指出,负责攻关核心技术的部门是山东省科技厅和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新的小麦政策覆盖了整个小麦产业链。综合考虑优质小麦产业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努力打造中国优质专用小麦产区。山东省科技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项政策是目前中国发展优质小麦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政策。曹认为,山东不仅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也是小麦优势产区,具有发展优质小麦产业的经验和基础。 在政策的加持和科技的介入下,一些国产优质面包开始用国产优质面包粉代替进口。这不仅是农业科学家的机会,也是产粮大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