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稳定供应一直是食用谷物和动物饲料的保证前提。但今年以来,玉米期货价格从年初的18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2300元/吨,涨幅为27.78%。许多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玉米期货价格强劲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应不平衡。短期来看,玉米期货价格仍处于远月缺口预期与近月供给压力的博弈中。 玉米被添加到饲料中高达70% 今年以来,玉米期货价格一路上涨,从年初的最低点1800元/吨反弹,突破1月份2000元/吨关口,4月份2100元/吨关口,7月份2200元/吨关口,8月份2300元/吨关口,年内涨幅最高近30%。截至9月8日,主合同玉米2101收于2335元/吨,上涨0.39%,卖出73.75万手,持有127.54万手。 玉米在一年中的表现一直是看涨的趋势品种,强劲上涨符合其基本逻辑。五矿精益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周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持续的去库存化巩固了玉米价格长期上涨的基石。2015年以来,国内玉米产量逐年下降,储存能力从2.4亿吨/年下降到2.14亿吨/年;总需求从1.85亿吨/年稳步增长到2.67亿吨/年。供不应求导致玉米库存持续下降,库存与消费之比也从2015年的104.56%的高位降至2019年的14.43%。 尚辉期货生猪分析师魏秀告诉《证券日报》,玉米期货价格年内上涨的核心逻辑在于供需缺口,对需求好转的预期支撑着玉米期货价格的稳步上涨。此外,临时储备拍卖前继续流行,这也起到了推高玉米价格的作用。此外,最近的台风灾害也增加了市场对东北玉米产量和质量负面影响的担忧,预期变化也成为新的投机点。 介绍,早在2016年,国内玉米产量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通过临时储存和拍卖玉米来补充。今年,临时储存的玉米只能拍卖5500万吨。临时存储清空库存期间,交易员明显有囤积货物等待上涨的心态。历次拍卖基本都是高溢价出售,看涨气氛浓厚。与此同时,需求侧同比大幅改善,也提振了玉米价格。随着生猪养殖业的繁荣,从今年非洲猪瘟流行期逐渐恢复,对玉米饲料的需求不断提高,饲料中添加玉米的比例达到70%。魏秀进一步补充说,国内玉米市场仍然存在供需缺口。从供应方来看,临时储存粮食的拍卖为玉米市场的供应提供了很好的调整。但近期的临时储粮拍卖一直在降温,成交量大幅下降,成交价格上涨打压了市场人气。从需求方面来看,目前玉米深加工的运营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企业的玉米库存却达到了四年来的新低。一旦作业率上升,将进一步刺激需求,企业积极补货有望进一步提振玉米现货价格。相应的,饲料需求相对乐观,需求有望好。随着新玉米陆续上市,短期价格仍将处于远月缺口预期与近月供给压力的博弈中。 长期看涨属性仍然成立 从长期来看,玉米的供需失衡已经基本确定,但短期内可能会受到新玉米上市的影响。据部分业内人士分析,在四季度新玉米上市的压力下,可能有调整玉米期货价格的需要,但长期多头仓位属性仍然成立。 从基本面来看,今年中国玉米收购量持续增长,近期陆续收购进口玉米。此外,华北新玉米也陆续上市,9月后玉米供应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但市场终端购买节奏不好,基本面压力逐渐显现。此外,由于临时储存粮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未来进口玉米供应将取代临时储存粮食,通过国家储存粮食的轮换或拍卖作为补充供应,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认为,玉米涨价的核心逻辑是供需缺口。但随着新玉米陆续上市,第四季度玉米价格可能面临压力。但严修强调,即使短期玉米价格有向下调整的可能,新一季东北玉米减产的预期也可能再次改变市场对未来玉米价格走势的预期。预计新玉米开盘价还会高。农民不愿出售将为玉米价格保持高位提供支撑。" 认为,今年玉米进口量明显高于往年。去年,中国进口了480万吨玉米,但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口了460万吨玉米,估计全年720万吨的进口配额可以用完。在进口受限的背景下,国内玉米价格的长期属性依然存在。